学科简介 当前位置:首页>>学科建设>>学科简介

省级重点学科-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

发布时间:2017-10-21


菲律宾环球国际360官网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,包括解剖学教研室、组织胚胎学教研室、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和电子显微镜实验中心,4个科室。我校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自1915  年成立以来,已有90多年的历史,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,1994年被批准为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,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。学科教师以“崇尚科学、尊重人才、开拓创新”  为发展理念,教书育人,刻苦钻研,开拓进取,不断创新,截止目前,已为河北省培养了数万名医学本、专科毕业生和近百名硕士、博士研究生。此外,1983年被批准为河北省男性生殖生物学中心,承担全省计划生育、优生优育的咨询和指导以及尖端项目的实验室检查和研究工作,对河北省的计划生育工作、对提高人口质量、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1998年被批准成为河北省人体知识科普教育基地,拥有各类标本1000余件、各种图片2000余张以及大量的音像资料和设备。本学科在全国相应学科中处于先进水平。

v 师资队伍建设

师资队伍建设,关系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水平。本学科现有教师9人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,占教师总数的90%以上;高职教师7人,占78%;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,占78%,初、中职教师2人,占22%;技术人员4人,其中高职3人。经过长期的建设,本学科已拥有一支高层次、年富力强、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。

v 教学工作及改革

学科承担着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医学专业基础课《人体解剖学》与《组织胚胎学》的理论和实验课,及硕士、博士研究生的(病理组织技术)课程。2002年率先在7年制本硕班《人体解剖学》与《组织胚胎学》中实施了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,2004年又引进了原版英语教材,同时为学生为学生编写了大量成套的的双语辅助教材。我学科主编的《系统解剖学》在全国课程为少见的巨著,我们参编了《麻醉解剖学》、《组织学与胚胎学》等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,为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
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,硕士生导师7人,共有博士生14人,硕士研究生21人。2001年-2004年毕业博士研究生18人;生毕业硕士研究生53人。多数的学生成为高校的骨干教师,有的成了教授,担任了领导工作,40%的学生考取了博士生或博士后,多人到国外作博士或博士后研究工作。

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断进行了改革:

1)教学模式的改变:由“教师讲、学生听、灌输式”教学模式向“师生交流互动、启发式”教学模式转变。

2)教学手段的更新:由传统的挂图、模型、标本演示,进行多媒体手段教学的探索,以体现形态学教学的特点和优势。

3)教学内容的扩展:在常规课程《人体解剖学》、《组织胚胎学》的基础上,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,增设了《神经生物学》、《细胞生物学》、《电镜技术及应用》等课程。

4)教学条件的改善:适应形态学教学的发展,建立了具有电化教学、多媒体教学及半网络化教学功能的教室,添置了教学模型和标本。

5)师资培养和教学成果: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,坚持集体备课及教学法的研讨活动;教学考核中,教师优秀率在10%以上,合格率为100%。多名教师获得校级“优秀教师”和“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”称号,《人体解剖学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,并推荐为国家精品课程。

v 科研工作及条件

1)学术带头人及科研方向:经过几十年的学科建设,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已形成了“神经内分泌学”“心脏形态学与心脏病理学”“细胞生物学”三个主要研究方向,具有雄厚的科学研究能力,近3年,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,厅局级及其他项目24项,共获资助经费137万元。发表SCI论文12篇,国内核心期刊36篇;主编著作4部,参编著作13部,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,三等奖一项,省科技进步奖2项。

2)科研条件及建设:在重点学科经费支持下,建立并完善了9个实验室,配备了一大批实验设备,如扫描和透射电镜、万能显微镜、液闪计数仪、CO2培养箱、石蜡和恒冷切片机,超薄切片机、摄相显微镜、酶联仪、计算机图像分析装置等,为开展形态学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。

v 建设目标

加强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,改善教学条件,提高教学质量。

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,由单纯形态学研究转向功能、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,由整体水平向细胞、分子水平深入,积极申报国家级、跨学科横向重大科研课题